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眼疾 医院被判担责40%

夫我无之求诸人,我有之而诽诸人,人之所不能受也。

这种体用论是指一个事物自身的体和用,仁有体有用,义也有体有用。‘利物足以和义者,使物物各得其利,则义无不和。

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眼疾 医院被判担责40%

朱子也会把断和割联系一起使用论义: 问:义者仁之质?曰:义有裁制割断意,是把定处,便发出许多仁来。又曰:仁为四端之首,而智则能成始而成终。犹元为四德之长,然元不生于元而生于贞。先生曰:仁,只是流出来底便是仁。(94) 照这个讲法,仁义属刚属柔,并非一定之说,要看论说的角度。

以义之用为刚,也应是汉儒的说法。仗正道曰义,义师、义战是也。(36)程颢、程颐撰,朱熹编,潘富恩导读:《二程遗书》卷二一下,第328-329页。

另一种说法是,体用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体和用关系。若将别个做主,便都对副不著了。义者,心之制、事之宜也。按:古时的声训是用音近或音同的词去说明被解释词的字义或来源。

朱子认为,义者宜也,是说见得这事合当如此。此五者是人性之恒,不可暂舍,故谓五常也。

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眼疾 医院被判担责40%

按北宋儒学已有此种解释的例子。作长为生,敛藏为杀,此刚柔之所以为仁义也。朱子认为,能不能有断制,与人的性格性情有关,而性格来自气禀。(95) 照这个说法,仁义都是柔软的,都是属阳的一截,在这个讲法中,就不能说义是属刚的。

先生曰:以其事物之宜之谓义,义之有节文之谓礼。朱子的以宜训义,与先秦即汉唐注疏的以宜训义有何不同呢?我以为这个不同就在于,《论语注疏》对义的训释皆是以事言,朱子则是以心言与以事言加以结合,他以宜为以事言,而明确以裁制等为以心言。所谓××底道理,就是××的理,在心性论上,就是指作为未发的本性的理。(74)黎靖德撰,王星贤点校:《朱子语类》卷六八,第1708页。

这些都显示了汉儒之学对宋儒的影响。这就指出,义的解释不能只顺着先秦汉唐以宜解义的主流,只从事上去讲,必须还要从心上去讲。

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眼疾 医院被判担责40%

周子曰:‘爱曰仁,宜曰义。(103) 林子武问:龟山《语录》曰:‘《西铭》理一而分殊。

(82)黎靖德撰,王星贤点校:《朱子语类》卷六,第120页。而汉代以来,对义的道德要义的把握,其要点在坚守对道德原则的承诺,明辨是非善恶,果断裁非去恶,其根源是对先秦以正释义作了转进。体,犹所谓‘公而以人体之之‘体。有以裁非断割,令得其宜,故云而有以为。(105)黎靖德撰,王星贤点校: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三,第2739-2740页。嘉会,众美之会,犹言齐好也。

《论语义疏》卷七皇侃疏上好义,则民莫敢不服云: 君上若裁断得宜,则民下皆服。声训起源很早,如《易传》说乾,健也。

应物有这个道理,便是性。(16) 这是皇侃《疏》对马融三纲五常的解释,其以严断之德为义,承继了《白虎通》。

如论太极动静,就是属于就天德流行之统体而言的。朱子在此意义上说仁是用,义是体。

不过就论义而言,朱子更关注的似乎是义在由德性展开为德行过程中,义心的特点,即义在心上的特点。(13) 又如北宋孙奭《孟子注疏·题辞解》正义曰: 《释名》曰:仁,忍也,好生恶杀,善恶含忍也。(108)黎靖德撰,王星贤点校: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四,第2383页。若天下之动,贞夫一者也,则贞又包四者。

义是裁制断割的理,仁是温和慈爱的理,仁之发是温和慈爱,义之发是裁制断割。贞固以贞为骨子,则坚定不可移易。

‘宜字乃是就事物上说。这样看来,自阴阳上看,是把事物分为阴阳。

(61) 现在来看《朱子语类》: 如慈爱底人少断制,断制之人多残忍。东汉开始的对义字的这两点解释,对朱子影响甚大。

仁智交际之间,乃万化之机轴。久之,又曰:‘仁字如人酿酒:酒方微发时,带些温气,便是仁。从对事的态度来看,前引邢疏于事合宜为义,强调了事的需要,但与《释名》的说法仍有不同。《竹帛〈五行〉与简帛研究》,第115页。

在这个意义上《说文解字》的威仪是指出义的字源意义,而非通用意义①。故性之所以为体,只是仁义礼智信五字,天下道理,不出于此。

这应该是在经典解释中对义字义理的延伸的诠释。这在先秦儒家已多有其例,如我以前指出过的⑨,《礼记·乐记》已经说过仁以爱之,义以正之,《礼记·丧服四制》也说礼以治之,义以正之,《荀子·赋》则说过行义以正。

(39)朱熹:《孟子集注》卷七《离娄章句上》,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第263页。(72) 义是其间物来能应,事至能断者是。

蜘蛛池搭建飞机@seochaoren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